分类
2022年网路赚钱方法

为什么选择交易策略?
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左側交易者/右側交易者是什麼意思?要選擇哪一種交易策略比較好?

左側交易者、右側交易者是什麼意思?要選擇哪一種交易策略比較好?

市場先生提示:為什麼要清晰的區別左側交易、右側交易?

我以前常聽到一些投資人是用價值投資(屬於左側交易策略),明明逢低應該買進,但卻設定了停損點(右側才會設停損)。

或者是明明是順勢交易(屬於右側),本應該隨趨勢發展、沒反轉前無須動作,但卻過早的停利(左側才可能會停利)。

這些其實都是沒有理解到自己交易策略本質,導致使用互相衝突的方法,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同時得到兩邊的缺點、優點完全沒得到。

對左側交易者來說,停損、紀律,這些詞彙是右側用的,完全不適用左側交易。

對右側交易者來說,逢低買進、停利,這些詞彙是左側用的,也完全不適用於右側交易。

左側交易 vs 右側交易 選擇哪一種模式比較好?

左側一般勝率較高,利潤空間平均較高,但風險也比較大,
長期投資者多為左側交易者,極短線的逆勢交易者也多為左側。

右側一般勝率較低,利潤空間平均較低(偶而吃到大波段,其他則是許多小獲利及停損),但風險也比較小,短線追強勢或波段交易者多為右側。
極短線交易因為考量交易成本因素,所以追價反而危險。

越有承受風險能力的人:建議可以於左側進出

左側交易由於不追價,因此短線上也比較不容易遇到滑價問題,
一些極短線週期、當沖交易,也會採取左側逆勢進場,
儘管可能錯過趨勢,但在勝率與成本上相對較有優勢。

缺乏風險承擔能力、或者追求績效曲線相對平滑的人:建議可以於右側進出

建議可於右側進出,績效曲線會比較平穩,獲利時也能有吃到整段獲利,
小賠大賺但勝率一般較低,盤整時容易遇到頻繁的上沖下洗造成連續虧損,
儘管每次虧損幅度都很小,但主要的淨值下降波動也都發生在這時候。

市場先生身邊就有認識管理大資金的朋友,最初是左側交易者,
但因為承擔不住市場的波動與回檔,最終逐漸轉為右側交易者。
這不能說好或壞,但得到的績效曲線會不一樣。

市場先生提示:我自己是左側還是右側?

早年我是右側交易者,右側的確比較適合需要風險控制的人及策略,也相對比較簡單。
不過右側比較累一點,畢竟你需要在價格出現突破,無論向上或向下,就要做出反應。

後來我逐漸轉向左側交易者,不想+無法隨時看盤是一個因素,因此比起追價,現在的我比較喜歡也比較適合先佈局,
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提升也是一個原因,因為隨著資產與知識經驗累積,逐漸有能力承受更大風險,遇到大波動也不至於影響自己的財務,也不會影響心情。

我自己是右側轉向左側的例子,
我也看過身邊交易幾億資金的朋友是從左側轉向右側的例子,
理由剛好跟我相反,因為他覺得左側的波動太大,因此他的理念逐漸轉向風險比較容易被控制的右側。

右側交易的動能策略在不同市場(股市及債市)的表現

由於左側交易者的績效目前沒有比較好的例子, 为什么选择交易策略?
這邊僅以右側交易來介紹 (這不是說右側比較好,只是我找不到左側數據做例子)。

  • 長期年化報酬率相差不大,但在大多時候右側交易(藍線)表現是比較好的
  • 市場大跌時,右側交易(藍線)抗跌能力較佳,因為趨勢一向下它就閃人了。
  • 市場平穩或盤整時,右側交易(藍線)表現反而較差,盤整注定是被上沖下洗。
  • 市場反彈時,右側交易(藍線)反彈會較慢,因為它要等到趨勢有一定程度變動才會進場。

右側交易的動能策略在不同市場(股市及債市)的表現

下圖是模擬採用右側交易的月均線策略在長天期公債 ETF(TLT)的表現,這是一個波動比起美股小很多的標的,
紅線代表買進並持有TLT,藍線則是用簡單的月均線策略,
用2月均線/12月均線交叉,於快線低於慢線時出場。

採用右側交易的月均線策略在長天期公債 ETF(TLT)的表現

市場先生小結:
同樣的策略不一定適用每個市場,右側交易的動能策略在波動不大的市場表現較差。反之在動能很明確的市場右側會表現較好。

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做個股交易的人多是右側,因為個股本身波動相對指數更加劇烈。

快速重點整理:左右側交易是什麼?

  1. 左側交易者的交易策略是逆勢而為,逢低買進、逢高賣出,利潤空間較大,風險也較高。右側交易者的交易策略是順勢而為,上漲時買入下跌時賣出,利潤空間較小,但風險較低。
  2. 左右側交易何者較好並無標準答案,只有是否適合自己,一個可用來衡量的標準是「風險承受度」。風險承受度較高的人可於左側進出,承受度較低者可選擇右側交易。
  3. 不論是左右側交易,都不能適用在每個市場,舉例來說,右側交易策略在波動大的市場表現較好,但波動小的市場表現反而較差。

市場先生觀點:理解左右側交易的觀念,我覺得好處有兩個,
一是大多數人認識的投資策略很有限,左右側可以提供你另類的思考,而不是侷限於自己當下使用的方法。
二是要理解,沒有那種什麼行情都能賺的策略,好處優點必定是透過某些犧牲換來的,要理解自己的策略類型在哪種行情下會遇到什麼問題,很多時候不一定是自己策略有問題,只是行情剛好不適合而已。

畢竟未來遇到什麼行情是無法控制的,但理解自己策略的特性,知道自己哪種狀況會賺、哪種會賠,可以幫你很大程度減少投資時心理的壓力。

交易觀念技巧我談的不多,未來有遇到在陸續提出。

最近市場先生開了一堂的「用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」教學課程,
這堂課程會從基礎入門、資料查詢到實際操作,
教你學會建立一個穩定的全球ETF投資組合,目前累積已經有將近1100位同學上課。

加入市場先生FB社團,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

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,
幫我按個讚,分享給更多人看到,謝謝!

双均线策略
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均线理论为什么有效?

均线理论的缺陷

均线归根到底是一种平均值,平均值在应用过程中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其滞后性。当出现买入卖出信号时,最佳时机早已过去。举例来说,如果A股票最新价格出现了较大的涨幅,股价和均线都上涨,但均线的速度慢于股价上涨速度。此时,从形态上来看,金叉出现,为买入信号。次日,股价回调,股价下降的速度快于均线下降的速度,形成死叉,为卖点。这样一买一卖不仅没有盈利,反而出现亏损。

均线理论的改进

2. 策略逻辑

回测数据: SHFE.rb2101的60s频度bar数据
回测时间: 2020-04-01 到 2020-05-31
回测初始资金:3万

为什么选择交易策略?

一、 量化策略是散弹枪,别玩成狙击枪。

量化策略的特点是用计算机、大数据的数量优势战胜主观交易,赔率优先,它是散弹枪,打不太准,但是射击面积大,兔子、狐狸、野狼收获一箩筐,价值投资是概率优先,是狙击枪,打的准,射击面积小,一次只能打一头牛,所以量化策略持股数多( >8 股)、交易次数多 (>500 次 ) 才能发挥稳定效果,假如把量化交易玩成了狙击枪,只能碰运气、看人品了,我在果仁 几 年,看到太多昙花一现的单股策略了,类似猜大小。

二、 不择时收益最高,但是很难做到,接受策略的不完美。

我不择时,测试过各种策略,择时收益率反而下降,择时信号只有十几次,属于小概率事件,股票市场每一根 K 为什么选择交易策略? 线都不一样,择时无用,大多数人择时导致更多亏损,让好心态变焦虑, 输给人性 , 为什么选择交易策略? 择时的资金只有单利,不能享受复利。看到商城以往择时非常漂亮的策略, 2015 年最大回撤 20% ,也许是它把好运气用完了吧,我选择不择时的真实策略,留出 3 年生活费,让策略奔跑。

择时论证观点见下文评论区

三、 通过承担因子 bad time 风险敞口,获得未来超额收益。

通过承担因子 bad time 风险敞口,获得超额收益,多因子策略在市场大跌、大涨时都跑输指数,只有在盘整期、慢牛期跑赢指数。

行为金融诺贝尔奖获得者塞勒的小盘价值(蓝色)基金年化 16.42% , 2008 年金融危机跑输罗素 2000 指数(紫色) ,后面超越指数。

四、 遇到策略的 bad time ,正确做法不是抛弃它,而是坚守, 保持交易的一致性。


选定一个靠谱的量化策略,至少使用 1 年,不要追涨杀跌;我测试过小市值策略几千次,总体上收益差不多,从 10 年测试周期看,同样 80% 收益的两个策略,同一年收益率相差 50% 都很正常,所以,不要看哪个策略新高了就去追,哪个策略回撤了就卖,追涨杀跌策略的结果只能是不断损耗,最后 GAME OVER 。

五、 好的中低频量化策略特点是什么?

3. 经过 10 年以上的数据回测,是正期望的系统。

4. 持股数 >8 股,交易次数 >500 次,持股天数 >5 天,平均交易收益 >5%,IC>0.05 IR>0.5 衰减小,排列单调性好。

六、 资产配置、 多策略组合,持股数 >15 股, 定期仓位再平衡。

红利策略+好公司策略+ 小市值策略+机构跟踪策略+卖方超预期策略+AH轮动策略,消费+医药+科技行业配置, A股、美股、港股、可转债、债券、CTA配置等,逻辑不同,持股不同,相关性低,可以定期仓位再平衡。不要为了将来用不到的钱去冒险,人总有信息偏差、认知局限、执行偏差、敬畏市场,降低年收益目标到15%,总体策略组合达到20%就好了,摊大饼活久一点吧。

七、相信量化机器,人越少干预越好。

量化策略的不确定性应该仅仅来自于市场,而非来自于人的干预,如果因为人为原因偏离了策略 ,哪怕是最轻微的偏离,而给策略的表现带来了额外的不确定性,那都是人的责任------詹姆斯·西蒙斯

双均线策略
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均线理论为什么有效?

均线理论的缺陷

均线归根到底是一种平均值,平均值在应用过程中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其滞后性。当出现买入卖出信号时,最佳时机早已过去。举例来说,如果A股票最新价格出现了较大的涨幅,股价和均线都上涨,但均线的速度慢于股价上涨速度。此时,从形态上来看,金叉出现,为买入信号。次日,股价回调,股价下降的速度快于均线下降的速度,形成死叉,为卖点。这样一买一卖不仅没有盈利,反而出现亏损。

均线理论的改进

2. 策略逻辑

回测数据: SHFE.rb2101的60s频度bar数据
回测时间: 2020-04-01 到 2020-05-31
回测初始资金:3万